谢邀。
挺好的,起码高校和教育部门变得诚实了点。
疫情一季度砸华南板块(一季度广东进出口同比增长仅0.6%),二季度砸华东板块。
4月非制造业的PMI被砸到41.9,21个服务业大类里19个在枯荣线以下,只有互联网和广播电视还有增长。
经济这事我快唠叨成祥林嫂了。看来说一万句,也不如一次亲身经历的失业更能让人清醒。
举个侧面例子。
18年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中速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在恶化。于是人社部等六部门发起“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
也就是19年、20年、21年分别组织35万、33万、32万的青年见习就业,帮扶年龄范围在16岁至24岁。
这个计划在今年超级加倍,今年的目标是募集100万个青年就业岗位,今年一年的KPI抵前面三年。
而且该计划今年不像往年那样拉稀摆带。
现在是各地人社部门直接跑到企业那要岗位。一边给企业点补贴(企业肯招人的话,每个岗位每月补个几百一千的);一边摁着企业把招聘需求发到官方平台;
然后再掉头摁着高校给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或者直接让校方人员挨个拜访企业。
说这个不是让你安心,我也不知道这计划的具体执行效果。
而是让你再回头看“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这个核心指标,也就是青年失业率。
18年1月到去年7月,青年失业率基本在12%到13%波动,均值是12.5%,去年6月冲到15.4%的高位。
现在是16%。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彭森前几天说的,这是个发改委主管组织。
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从去年6月的15.4%到今年4月的16%,青年失业率增幅不大,何必今年要把青年见习计划的KPI拉到3倍?还难得地给了真金白银的补贴?
我个人相信:青年失业率这个指标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取舍,大量实际失业被划入就业口径,已经不能正确反映青年、尤其是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
之所以今年的青年见习计划会猛拉KPI,恐怕是核心部门其实掌握更精准的数据,例如通过对个人社保和银行账户的交叉比对,他们能知道真实青年就业水平。
这波青年是挺麻的。
前几年不景气时我宽慰一些私信,说:
你看看细分赛道嘛,你看看最近哪家公司融了钱嘛,你去试试外资工厂嘛,大不了你去非洲嘛。
我待过非洲,我也真把几个小胖友劝去了喀麦隆。月薪一万八,不去赌场不逛窑子,钱都花不出去,挺好。
今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劝,来来回回就考研考公挤大厂,要润的连护照都不好搞。
青年的结构性失业正在缓慢向系统性失业恶化。“毕业即失业”,越来越不是标题党了。
不要担心,不要制造和贩卖焦虑,没啥事的。
还有两月才毕业呢。
到了7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就能达到95%以上。
再说了,高校毕业生也才1000万。
灵活就业人口2亿,即使全部容纳毕业生也没有问题。
更何况,虽然灵活就业时间自由收入高,但是有些同学还是不喜欢灵活就业,就喜欢996呢。
低收入群体也不要担心,不要杞人忧天。把闲置房子租出去,私家车开出去拉拉话,收入不就增加了吗?
因为新闻原文里面说的是毕业去向落实率,
所以此处就一个疑问:
在网上搜寻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答案:
大家都知道,就业他是一个专有的名词,如果要判定一个人是否就业,至少要有三个维度:
第一从事固定的工作,并且通过这个工作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第二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比如每周工作5天或者是6天,每月休息4天或者两天;
第三享有社会保险等相关的福利待遇。
但是毕业去向落实跟就业就是两码事,因为这里讲的只是毕业生的毕业去向。
也就是说今后在统计他的毕业去向落实率的时候,如果这名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个打印店去盖个章,那也可以算作是落实了工作单位。
如果他去某一个小超市去盖个章,写个证明,那也意味着他落实了毕业去向单位。
每个人都会有去向,都会落实去向,虽然可能的去向也包括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去向,也有灵活就业,还有升学、出国留学、服务基层等等方方面面的去向。
但是,如果仅作为去向来说,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就业,它的涉及面很广。
截至统计日期4月17日,仅23.6%的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
这个数据统计的调查问卷可能为以下形式:
请选择你的毕业去向:
1.考公
2.考研
3.留学
4.已落实就业单位
5.不确定,观望状态
这里的毕业去向落实率的23.6%=1+2+3+4
而近800W应届毕业生,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1,这个23.6%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并不包含考研的同学。因为这个数据是4月27号官方对外通报数据,而各大高校研究生录取结果都是在4月30日以后才会公布。
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在110万人左右。如果这个数据算进去,那么就业去向落实率还会提高大约10个百分点。尽管依然很低。
2,受疫情影响,部分省份的省考和事业单位招聘较往年均有推迟,目前尚未完成招录。这部分招录结果确定,也会对毕业生就业数据有所拉升。尽管依然无法改变大局。
3,舆论总是喜新厌旧的。很多人可能忽视了,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落实就业。而今年的应届毕业生预计到了明年这个时候,仍然会有一部分人处于无业状态。这种滚雪球效应在经济下行期会越来越明显。
4,那么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多卷呢?看看下面这张表。
滨海县,估计99%的知友没有听说过。它是江苏省盐城市下属一个经济落后的县。有多落后呢?说一组数据:滨海县的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大约是盐城市平均水平的55%;而盐城市的人均GDP只有江苏省人均GDP的70%。
也就是说,滨海县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县之一,甚至放在全国都属于中下水平。但是,这个县的普通事业单位录用的大学生都是一流甚至顶尖名校。
就业形势严峻至此,学历花式内卷至此,广大普通院校毕业生何以立足、何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