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自主又是快乐又是学习的,全是正面积极昂扬向上的褒义词,我不明白这种理想状况还有啥好担心的?天选开局,天选之子,天选之人,这习惯要是从小养成,那都不能是说是少而好学,日出之光了,那简直是超新星爆炸,养成在初中,也高低算个太阳耀斑,养成在高中……高中还叫孩子吗?我高中的时候已经是个一百二十斤的宝宝了。
所以说有什么好迷惑的?我觉得需要迷惑的根本不是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有什么结果,而是应该迷惑怎么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我觉得这不仅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家境氛围熏陶老师谆谆教导,还需要祖坟冒青烟先人竖着葬。
自主+快乐,就和学习没啥关系了。
自主+学习,就和快乐没啥关系了。
快乐+学习,从效率上来说,你的10天比得上别人1天就不错了,你管这叫自主我也没话说。
希望更多人清醒一点,快乐不快乐其实和“学习”没啥相关性,和【简单】还是【复杂】才是息息相关。
说穿了,“快乐学习”其实就是“消极学习”而已,真正核心原理无非就是把原本1小时应该完成得工作,拖到10个小时来做而已。
为啥快乐?因为【每天固定学习X小时】不变,但是学习得总内容变少了,当然就“快乐”了呗。
就那些鼓吹快乐学习的,你就是说破天,任凭谁,如何舌绽莲花,他也不敢正面回答【该不懂的复杂知识,无论怎么努力,还是不懂,该怎么办】这种问题的。
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能耐住性子,不对“短期正反馈”上瘾,能稍微有点接受“长期反馈”的能力。
同一时间:
我可以兴致勃勃看【“对我来说十分复杂困难”】的【编程书】5个小时不起身,我一个同学10分钟不到就必须要看一眼手机。
但是我这个同学可以兴致勃勃看【“对他来说十分复杂困难”】的【电场书】2小时不起身,我连15分钟都忍不了。
问题出在哪?
出在这个“复杂困难”是带引号的。这是由于语言的不精确性,带来的“定义模糊”导致的。自然语言不是数学语言,它并不严谨。
就这么简单。
我可以熬夜研究复杂游戏,甚至可以自学魔兽争霸地图编辑器,我妈根本受不了。
我妈能熬夜复习会计考试,但是去看会计里面的算法我却根本受不了。
所以,什么叫“有人就是可以从长期反馈中获得快乐”呢,难道是想说【有的人天生如此】吗?重点错了,方向错了,思路错了,考虑的根本就不是该考虑的问题。
尤其是这个尖锐的问题,其实自始至终从没有任何一个人正面回答过:所谓【快乐学习】有任何涉及到【专业知识】领域过吗?为什么所有【快乐学习】全都是【入门知识】呢?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能够接受长期反馈】这个能力,任何一个人都是【后天养成】的。如果有人非要强调“有些人【天生如此】”那么其实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我们心照不宣就好了。
想要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不当牵线木偶按照别人的安排生活,不靠你父母只靠自己就活出精彩人生,那【快乐】和【学习】就挑一个选。
想要孩子有【快乐的人生】,要么你来替他负重前行替他付出足够多的代价,要么就别指望他有超出常人的智慧。
想要孩子有【智慧的头脑】,要么你来替他负重前行替他付出足够多的代价,要么你希望他不靠你父母只靠他自己就“成为人中龙凤”就别奢望他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快乐”。
我家孩子开学就初三了,暑假期间过得自主且快乐,每天自主按计划完成暑假作业。每周和朋友聚会一次。
这种情况,会给她以后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我想,她会知道该怎样为自己而活吧。
当然,我也希望她能投入更多时间在学习上。但她自己不愿意。或许开学后就要进入紧张的中考备战,她想趁这个假期好好放松一下。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命,她会按照自己的直觉,走自己的路。这样才是她自己的人生。
之所以形成这种状况,是由她的个性和我的应对方式,共同互动出来的结果。
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她的自主和独立性。脾气倔。对于这种孩子,父母不易硬碰硬。最适合的方式是因势利导。详情见孩子上学后,班里成绩就分化成三六九等,成绩优秀的孩子他(她)们父母都做对了什么?
双减到来后,我没有感觉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想当初初为人母时,我也和很多家长一样,幻想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将来有惊人的成就。我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
但随着孩子脱离哺乳期,进入学习成长期,我终于从幻想的云端,一步步回到了现实。
首先,我意识到,我不可能给孩子提供最完美的成长环境。
孩子生下来,就进入一个既定的现实。这个现实在某些方面,就是我的局限。我无法超越自己的局限。我的现实,就是孩子命运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当婴儿降临在这个世上,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恍惚间会以为她是天外来的天使,只有最好的一切才能配得上她。当某个时刻忽然意识到,某些最理想的东西,根本无法提供给她。这时,会感到很悲伤。
我曾经历过这样的绝望: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按卡尔.威特那样教育孩子。老威特是一个全能的学者,他什么都懂,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教孩子。他把一个智障婴儿教育成14岁的哲学博士,这是基于他个人的学识和生活环境。
最终,我接纳了这个现实。没有最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场景中,发挥自己所长,给到孩子合适的教育。
孩子并非天外来的,而是从我们的现实中生长出来的。
接着,我意识到,我们孩子不是天才,我也培养不出天才。我能做到的,就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现在,青少年抑郁发生如此高频,大学毕业后迷茫、躺平,这些都说明心理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不能以毁坏亲子关系、损害孩子心理健康为代价,换取理想的学习成绩。
没有什么最成功,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人生。
其实,最难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当父母自身状态不好时,孩子怎么样都是不对的。
题主问:如果孩子能在暑假期间养成自主且快乐的学习状态,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自主且快乐的学习状态,的确不常见。即便有,一定不是在暑假期间养成的,而是父母在生活中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
全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带给你的帮助,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关注我,看我分享,带给你心理学角度的发现和思考:)
先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别强求他(她)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学习计划 对于小孩子 玩耍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 玩耍是缓解压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主要就是让他们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