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挺有意思的,2022年中国罐头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创近年新高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罐头出口量达312.5万吨,出口额6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2%。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下近年来新高。(央视财经)
这两年全球范围内不稳定因素增多,各种食品产物不是这个缺就是那个缺,一会番茄荒一会鸡蛋荒,一会这里倒牛奶一会那里缺东西企业停产……总之,供应链出问题的情况很多,所以罐头这种稳定生产,价格相对更低廉,保质期长的食品,当然更受欢迎。
而从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上来说,中国之外的很多国家,对罐头的消费都比中国人要大,很多国家都有长期食用罐头的历史,各类西餐菜式里,使用到罐头的情况很多。
还有欧美人的买菜习惯通常是一次买一周的菜囤起来吃,这让罐头的优势更得以发挥,毕竟囤菜的尽头是罐头啊。
而从营养价值上来说,罐头的营养其实不差,尤其是蔬菜类罐头,和放了一周的「新鲜」蔬菜比,许多罐头蔬菜的营养价值或许还略胜一筹。这篇报道里也提到了三种蔬菜罐头——玉米、竹笋、番茄罐头,这三种都是比较健康的蔬菜罐头品种。
我之前就在搓米问答上写过回答推荐番茄罐头,其实番茄罐头比我们在菜市场买到的,还没成熟就摘下来运输的,储运时间长的所谓新鲜番茄要更新鲜和更有番茄味
对于中国人来说,物流相对方便,新鲜蔬果,肉类的运输,储运都较为便利,成本较低,价格相对较低,罐头相对来说价格高,且不够健康。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物流成本高,有时效性的食物运输不便,罐头就相对便宜了,而且这几年通货膨胀太厉害,很多人的生活质量下架的也比较严重,中国算是相对好一些的,很多小国家的物价涨了3倍有余了,在某些小国,吃顿盒饭得100多块人民币,罐头就好多了。
以西红柿罐头为例吧:
西方国家西红柿用于制作各种主食。以下是一些可能因其番茄成分而受到影响的产品。
而中国最常用的除了西红柿炒鸡蛋,估计频率最大的就是麦当劳等洋快餐的薯条番茄酱、和711等便利店的卤煮上添加番茄酱了吧。
显然,欧洲目前的西红柿产量出了问题:
进入3月,英国一些最大的超市正在限制西红柿和其他沙拉食品的销售。
政府表示会有预计将持续数周的短缺:“主要是由于产地西班牙和北非的恶劣天气造成的”。
欧洲的主要西红柿产地西班牙政府确实证实“西班牙的供应目前较低”。
它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天气原因:“从夏末到 12 月异常高温”......随后“1 月份突然出现低温......导致供应下降”。
另一个欧盟 成员国爱尔兰共和国出现了一些短缺,爱尔兰零售商将原因归咎于南欧和北非的寒冷天气。
摩洛哥甚至于正在限制西红柿的出口,因为那里的种植者受到了影响番茄成熟的异常寒冷的夜间温度的影响。
3 月 24 日(路透社)——摩洛哥主要水果和蔬菜出口商组织的负责人周五表示,自 2 月下旬以来,摩洛哥一直限制西红柿出口,从上周到周四实施全面禁令,以降低国内价格。
摩洛哥水果和蔬菜出口商联合会 (FIFEL) 负责人 Lahoucine Aderdour 告诉路透社,农业部上个月同意每天的番茄出口配额,然后在 3 月 18 日至 22 日停止所有出口,配额较低,为 700 个从星期四开始每天吨。
所以,能源危机导致欧洲许多国家用温室种养蔬菜成为一种奢侈,价格自然上涨,外加各种天气因素,自然蔬菜水果出现短缺。
美元去年到现在7次加息,欧洲跟进加息。自然导致人民币相对贬值,出口贸易激增自然,同样的美元可以买到更多的中国商品,更何况中国商品本来就便宜,买你的好像也很自然。
美元升值,出口的确是有利,但进口也一样受害,有利有弊吧。今年的核心任务还是内需……
因为英国等地已经出现物理意义上的吃不上饭。
不是吃不起,是买不到。很多照片,货架空空如也,不是面包等主食,而是一些主要副食。
首先之前配合制裁新疆,相当于世界四分之一的番茄酱与之无缘。今年倒春寒,爱尔兰和西班牙等传统番茄产区大幅度减产,其实不减产也没英国事,毕竟脱欧了。
然后全球蛋荒,东南某省已经吃不起茶叶蛋了,甚至出现了抢两盒鸡蛋这种新闻。和蛋有关的蛋黄酱等调味品受到影响。
而这还算好的。至少炸鱼和薯条还是管够。
鹅屋战争已经让中东出现物理意义上的饥荒。需要粮食进口。大家老看埃苏丹战胜现代经济,却没发现旁边不远的埃及也在战斗,而且可以说,基本输了。
原本这些小国不生产粮食生产一些副食品创汇 而粮食危机让他们不得不选择稳定优先。所以传统的副食品店对欧洲关门了。
毕竟欧洲家大业大,还不至于吃不起饭,但整天干嚼面饼牛排还是有点难度的。所以中国副食品罐头被当做平替。
国内厂商得借机会努力一下营销,让国产品牌也和立顿雀巢一样成为某个食品的标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