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比睿山众与唐门义士,有种典型小孩打大人的感觉。(心理层面)
当比睿山众面对生死搏杀时表现出的是迟疑,仍然秉持着和平时代的思想。为同伴甚至是敌人的死而歇斯底里。
而唐门义士更多关心的是战略目标是否能达成,考虑的是让同伴的牺牲有意义。
结合现实,日本部队中后期的作战意志其实也是不强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基层士兵在胜利与狂热的冲动结束后会困惑,会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被送上战场,为什么会被派去执行一些明明是送死的任务。而当时的国人,尤其是八路军,很清楚自己上战场是为了什么。他们很清楚如果自己不全力以赴,自己爱着的家人会沦落到什么下场。
不过单纯从漫画的角度而言,我其实挺喜欢二力的中二感。
乱世里,像少年漫画中的那种滥好人其实很难活下来。单纯从理智的角度而言,二力与所有人一起跳反围攻瑛太显然是最理智的行为。碍于天生的阵营以及个人操守,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当然,也可能是唐门没有优秀的指导员能解除这些人思想的枷锁)
所有人都想救,到头来可能谁都救不了。在一个没有日式热血漫画般奇迹的世界里,所有因为冲动与感性的行为都有其代价。在和平年间,这份代价或许仅仅是成长带来的苦痛。但在战争年代,这代价是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