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芬·茨威格
在茨威格眼中,一战前的欧洲是“太平的黄金时代”,茨威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迷恋上文学,并一步步登上文坛。但所有这一切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破灭,茨威格最终历经流亡、二战,在异地他乡的流亡中死于心碎与绝望。 [图片] 在茨威格眼中,一战前的欧洲是“太平的黄金时代”,一切都在固有的良好秩序中运转前进,人们保持着乐观、自信的心态,对未来和必然的“进步”充满信心。茨威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迷恋上文学,并…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开题诗出处,兼谈莎译
@罗翔说刑法 在b站动态发了一个问题,主要问的是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开题诗的来源。 [图片] 一位朋友 @迷惘de一代 在我的想法下问了问,我点进去看,出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不过在此之外有许多问题可以聊,因此写一篇短文章谈一谈。1. 如何寻找这句话的来源首先,茨威格是引用,而德语的译本其实还不错;所以可以判断他大概率是引用已有的德语译本。 于是,我们直接找到《昨日的世界》的德语原文: [图片] 然后在谷歌搜索: [图片] 第一个搜索答案就告…
【搓米问答高赞联合创作】「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哪儿?
提起《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你会想到什么?大腕云集、强迫症舒适、奇怪的套娃行为,还是漂亮的镜头和马卡龙配色的建筑。
而今天,我们只想讨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哪里?电影中这段离奇的经历…
2014年的老电影问题了,不知八年后的如今还有几人能够看到这篇回答,一切就全凭缘分吧。 《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2014)是知名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第八部长片电影,也是他迄今为止票房最高,影响力最大,且获奖最多的一部影片。这部电影一共获得2015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九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多个重要奖项的提名,并最终夺得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
最近在重读部分作品,包括这本书,先简述下情节。 维也纳,十三岁的时候,女孩遇见了他, 他就住在女孩家的对门。女孩对他一见倾心,而他从来没听说过女孩的名字。 女孩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成天郁郁寡欢,胆小怕事,和女儿并不贴心。女孩的心思没有人去诉说。他的存在是女孩的生活变了样,学习原来一直不好不坏,突然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她如饥似渴地读了好些书,因为他喜欢书。 从十三岁到十六岁,女孩每天偷偷地看着他家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韦斯安德森的“寻找家园”之旅。 一张寄往旧时欧洲的明信片 《布达佩斯大饭店》不是我最喜欢的韦斯·安德森电影,但这并不妨碍它在电影院里夺目的观影体验。 它具有韦氏电影的一切元素:移动长境、暖色调的艳丽布景、精致装潢与服饰、冷幽默、一个了不起的焦点人物、一段或几段令人惊艳的成长关系,还有永恒的Bill Murray。当然,迷你布景和对摄影光线的控制也依然赏心悦目,加上Randall Poster和Alexandre Desp…
原文:人啊,总要有点精神寄托看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把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也看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写的是爱情故事,着重女性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象棋的故事》有社会历史性,以小见大,写的是法西斯对民众的精神迫害。 《象棋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象棋天才、世界冠军(不是主角)在游轮上被一群象棋爱好者碰上,象棋爱好者们非要跟他下棋,结果盘盘都输,而且很快就被撂倒。废话,人家毕竟是世界冠军。 但…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在二十世纪及其之后的世界文坛,是一个姿色从不突出的水平,而他本人及其作品的特质,向来要比他在文坛所占的分量扎眼。 人为的力量在二十世纪施展得得心应手又肆无忌惮,在各方面对世界进行着重组。茨威格出生的时候,头顶已经可以感受到电灯的光芒与热度,胎教期间留声机唱出的“玛丽有只小羔羊“说不定还跃动在他娇嫩的耳膜上,而过不了多久,他大概就可以在父亲的怀里乘着内燃机汽车飞驰在维也纳的大道上,…
主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含微量剧透。关于本片和茨威格的关系请移步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作品是和它类似的题材? @ old sai 的答案。 这部电影讲的是失落的欧洲文明,茨威格曾有一本书叫《昨日的世界》,讲的就是那个曾经的,一去不复返的高雅欧洲,影片主角古斯塔夫先生则是这种文明的代表人物和集中体现。然而有趣的是他的身份仅是一个酒店门房,说难听点就是一个跑堂的。他是个彻底的无产阶级,在继承/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