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对比阅读赏析
- 文档
- 2024-06-07
- 11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对比阅读赏析,本文共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诗两首对比阅读赏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两首登临诗结构上起承转合,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两首诗的`尾联都提到使人愁,但所指不同。请结合作品简析愁的内涵。(4分)
答:
8.(4分)
两首诗都是因楼名而起兴,紧扣题目;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9.(4分)
崔诗尾联写诗人于日暮时分,目睹江上烟波笼罩,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感慨,属于触景生情,抒发的是羁旅怀乡之愁;李诗尾联写诗人由浮云蔽日生发联想,感慨长安不见,既是写景,也是用典,抒发的是忧国怀君之愁。
文言文对比阅读赏析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
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慢:怠慢)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2.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参考答案:
题号9101112
答案BDCB
13、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高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赏析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日:“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宋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欧阳修《归田录》)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胜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沈括《梦溪笔谈》)
1.给下列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甲文:而制度甚精()
A.规章制度
B.制造方法(技艺)
C.规格
D.艺术
(2)乙文:人皆伏其精练()
A.简练
B.精明
C.高明
D.精当
2.甲文中有四个“之”,它们的正确解释分别是()
A.①代宝寺塔②塔不正的原因
③代宝寺塔④结构助词“的”
B.①代宝寺塔②代预浩
③代宝寺塔④结构助词“的”
C.①代宝寺塔②塔不正的原因
③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结构助词“的”
D.①代宝寺塔②代预浩
③代宝寺塔④取消句子独立性
3.“都料匠”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否断定甲文中的预浩与乙文中的喻皓是一个人?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B;(2)C
2.A
3.“都料匠”是“工匠的总管”的意思,称官名是表示尊敬。
4.是一个人。根据:两个人都是宋朝人,都精木工。甲文中“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可见预浩与喻皓是同一个人。
5.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分)
11.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答: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12. 自选角度,品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2分)
答:①以落红自喻,表明龚自珍不甘自弃、继续为国奉献的志向。②另辟蹊径,寓凋零残破的落红以积极昂扬的新意,情感豪迈雄壮。③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红感情,落是为了护花,很有情韵。④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人们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⑤不是表明了肯定的语气。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2分)(答对1点即可,答得好加1分)
韩愈《春雪》高鼎《村居》对比阅读赏析
春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4分)
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如韩诗中的.“惊”或“嫌”,高诗中的“拂”“醉”或“忙”。请从两诗中任选两字分析其妙处。(4分)
答案
1.(4分)
①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
②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
③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
④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
(每答出一点给1分。)
2.(4分)
“惊”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
“嫌”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
“醉”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陶醉于春天的美景。
“忙”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拂”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
【甲】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
注: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1.(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3.(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5.(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6.(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 独 射 也为 国 与 身 亦 皆 知之。
《木兰诗》《陈涉世家》对比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D
2、B
3、C
4、C
5、A
6、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七步诗》《反七步诗》对比阅读
[甲]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解说]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反七步诗》赞扬了‘萁’甘愿自毁,化作灰,做‘田中肥’,帮助豆成为席上的佳肴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立意跟《七步诗》相反.”
阅读: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羹 ( )漉菽( )( ) 釜( )
2.[甲]诗中,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 ,用萁比喻 ,同根生 指 相煎指 ;[乙]诗中的豆成了 ,萁 变成了 。
3.[甲]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形象地说明了 的道理。
4.[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
5.[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 ;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 。
6.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想到曾经与他争夺过太子地位的曹植,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召曹植进宫,对他说,你不是文思敏捷吗?好吧,你走七步作诗一首,诗成则罢,诗不成别怪我把你处死。曹植闻此言观此状,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曹丕听了曹植的《七步诗》,他又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请你试着写一写。
参考答案:
1.gēng lù shū fǔ
2.曹植 曹丕 曹植和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 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席上的佳肴 灰,成了田中肥
3.我俩本是亲兄弟,为什么煎熬这么急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意思对即可)
4.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意思对即可)
5.兄弟间不要自相残杀 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6.略
【甲】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
注: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1.(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3.(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5.(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6.(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 独 射 也为 国 与 身 亦 皆 知之。
★
★
★
★
★
★
★
★
★
★